摘要:海上明珠鼓浪屿。杨景初摄市民游客参观摄影展。钱静 摄摄于1880年摄于1920年摄于1984年即日起至11月10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摄影展等您来欣赏100多年来经历了几多岁月更迭?19世纪60年代的鼓浪屿是什么样子?即日起至11月10...
海上明珠鼓浪屿。杨景初摄
市民游客参观摄影展。钱静 摄
摄于1880年
摄于1920年
摄于1984年
即日起至11月10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摄影展等您来欣赏
100多年来经历了几多岁月更迭?19世纪60年代的鼓浪屿是什么样子?即日起至11月10日,来自不同时空的摄影师对百年鼓浪屿的探寻,将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时潮定影——摄影艺术视域中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摄影展中为大家精彩呈现。
本次活动在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指导下,由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主办,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承办。
定格
穿越百年时空的展览
本次摄影展共展出了24幅鼓浪屿照片,这些照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代表性作品:其中4张珍贵的鼓浪屿老照片诉说了百年来鼓浪屿的沧桑巨变,20张现代摄影作品展现了鼓浪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国际化的历史建筑和多元的人文风貌。
摄影展以鼓浪屿的今昔对比和摄影师独特视角下的鼓浪屿为主线,围绕1849年以来与鼓浪屿摄影文化有关的事件,通过展示鼓浪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并梳理厚重的鼓浪屿百年摄影文化脉络,最终结合老相机、鼓浪屿老照片,与知名摄影师的鼓浪屿主题摄影作品进行展览。
展览开幕当天,不少摄影爱好者及市民慕名前来参观。一位1982年出生的市民带着女儿观展时,被一张1984年的老照片深深触动,她一边回忆一边为女儿讲述“过去的故事”。
溯源
推动摄影艺术的发展
说到此次摄影展,不得不提到中国摄影先驱之一、厦门鼓浪屿人林鍼。
摄影术最早诞生于1839年的法国。1847年,林鍼受聘海外期间学习了达盖尔银版摄影术,并于1849年将照相机、摄影术带回了鼓浪屿。同时,林鍼还是最早前往西方国家并做出自己记述的中国人,“他的《西海纪游草》被当时的闽浙总督左宗棠誉作‘空前的壮举’。”主办方介绍道,“林鍼的摄影实践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以夷制夷’的主流思想,是‘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佐证。”追寻他的屐痕,可以感触到鼓浪屿摄影历史悠远、文化交融广泛,是一部活生生的近代史读本。
在本次展览中,最老的一张照片记录了19世纪60年代的鼓浪屿,透过静默的黑白照片,仿佛依旧能够感受到当年的海风。在它的边上,1880年、1920年、1984年的鼓浪屿以及现在的鼓浪屿全景照片,从不同角度勾勒出鼓浪屿的历史变迁。
传承
延续中华文明的脉络
摄影技术传入中国之后,也融入了中国式审美,不断地从影像的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社会性形态等方面钻研与实践,形成了中华文明延续的脉络和传承的路径。
随着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鼓浪屿以其独特的海岛风情和万国建筑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成了当下的“摄影胜地”“婚纱拍摄胜地”。此次鼓浪屿百年摄影艺术探索计划依托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的专业团队研究、策划、组织,拟通过展览增强鼓浪屿文化品牌内涵。
主办方表示,该展览通过向海内外观众宣传鼓浪屿上摄影的相关历史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摄影领域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让更多人进一步深入了解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文化内涵和魅力,为构建厦门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都的建设助力。
据悉,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作为故宫博物院在地方设立的首家主题分馆,集中展示故宫博物院藏的外国文物,并举办不同的特别展览和公益活动,希望传递给广大观众古今中外的交流互鉴、不同文化的精粹,还有对文脉传承的期许。同时,这也是对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核心价值的宣扬。
链接
经典老相机
见证文化交融
在主展柜上,制作精巧的老相机特别引人关注,吸引了一拨拨游客观赏拍照。其中,有一台19世纪末产于英国伯明翰的古董级木质座机尤其引人注目。这台相机虽已经过百年,但整体品相尚好,褐色木质框架坚固密实,鎏金铜质镜头光泽感依旧,相机上制作者的人名刻字非常清晰,光圈、快门仍可操作,蓝色的伸缩皮箱充满复古时尚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台老相机后背部位镶嵌了中华传统的蝙蝠云纹图案铜饰,寓意“流云百福、洪福齐天”,是见证中西摄影文化交融的重要物件。
其余的18台经典老相机,不乏禄来双反中画幅相机、哈苏中画幅相机等载入摄影史册的经典机型,让观众不仅能大饱眼福,还能领略到世界摄影科技的发展速度和中国民族相机工业不甘落后的创业精神以及丰硕成果。(海西晨报记者 谢晓婉 通讯员 钱静 潘志芳)
来源:海西晨报